close

對於「整理」這件事的熱度持續...,上個禮拜利用的颱風假清出了40幾本書,覺得非常的過癮想要一鼓作氣再持續進行。前幾天又在書店看到這本「斷捨離」作者出的「丟吧!成為更好的自己」,雖然整理術的書看過不少,但可能山下英子的作品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整理類書籍,所以還是惹不住地帶回家閱讀了。

還是很喜歡作者不斷探討物品與一個人內心的關係,我們所擁有的物品,絕對不是只有「我與物品」之間兩方單純的關係,物品的存在可以更深入的去看出一個人的情感與內心,是「我與物品的情感」。同時,這個物品怎麼代表「我」這個人,物品與自我形象的形塑也有相當的關係。

是否常常有那種收到一個不太喜歡的禮物,卻不知道能不能丟的經驗?過多的物品讓我們感覺麻痺,無法清楚的辨別要與不要。

或者是否有過那種滿懷著過去輝煌時代的證明(情書、獎狀、相簿等),猶豫該不該丟棄的時刻?人習慣擔心未來,活在過去,忘了我們其實是活在「當下」。

忽略「當下」,不斷回味著過去的輝煌,開口閉口都是「我過去....」、「我以前....」,滿口過去的人又怎麼會往前呢?

更多的時候我覺得是我們不敢面對那個真相,那個「自己這麼無意識購物、浪費」的真相,不想面對自己其實管理不了自己的事實。對物品過度的執著,也很會反映在人生的其他面向,對於人際關係的過度執著、可能在不適合的對象上執著離不開、在不適合的工作難以發揮,導致生活鬱鬱寡歡,這真的是因為我們不夠好嗎?其實不是的,很多時候是我們分不清楚什麼適合自己,而做了錯誤的決定,就像穿著不適合的衣服跟鞋子,讓自己沒有自我風格,別人以為你是外表呈現的那樣而導致誤解,且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在別人眼中事呈現的形象,自然吸引不對的人事物。所以,慎選使用物品、捨棄不是用的物品,是學習分辨自我喜好的開始。

過多的物品,讓我們好像一個飲食過量的人,拖著不健康的身體,步伐遲緩窒礙難行。特別在隨著年紀成長,才意識到「簡單」才是真正的困難,單純的生活、簡單的人際關係,並不像字面上那麼簡單。外部的世界我們難以控制,但我們可以控制所處的環境及整理自己的內心。本書的書名是「丟吧!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」,動詞在前後有結果,但我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,只好開始丟吧!先有著這樣的憧憬,而開始行動。

在看完這本書後,我從自己的書桌當作開始。雖然我一直有個很大的桌面,但常常上面堆滿發票、書本等雜物,看到相當心煩,想要處理事情也找不到適合的空間。我花了整個下午丟棄了不必要的物品,甚至是喇叭,目前已經維持了兩個禮拜,丟掉的那些東西對我的生活沒有造成任何不便,有著很大的桌面讓我心情很愉悅,看到白淨的桌子,也感到很輕鬆。

下個禮拜,置物箱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五五二十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