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The Farewell Party (中文片名:快樂告別的方法)
看這片名的時候我想:能好好告別就已經非常不易了,要怎麼樣才可以快樂的告別?
 
先前看完預告的時候,覺得這是部以幽默及詼諧的方法來討論愛、老化、死亡及安樂死這個充滿爭議的議題。中間幾段讓我覺得超幽默、好笑到不行,但沒想到結局還是讓我覺得超感傷...好像丟出一個震撼彈,製作團隊沒有想要這麼輕易的放過大家。結果電影結束燈一亮整整有五分鐘都沒人離開座位,還在整理情緒跟擦眼淚吧(我說我)。
 
 
一開始是因為老朋友長期病魔纏身,不斷的要求太太讓他離開。好友發明家梅斯可為完成他的心願,發明出一台安樂死的機器,讓他平靜地離開....沒想到這消息在療養院中悄悄傳開並且大獲好評,這幾位同謀組成了「殺手小組」(這是我亂取的),開始為那些想要善終的老人們進行安樂死所衍伸出來的故事。
 
電影介紹:
以色列黃金拍檔[夏朗梅蒙]與[黛兒葛蘭妮]共同執導,該片題材奇特、以幽默手法探討最爭議的安樂死課題。電影除了橫掃以色列影藝學院獎最佳影片、導演、女主角等14項大獎提名,奪威尼斯影展觀眾票選獎及象徵人性平等的布萊恩獎,更在西班牙的瓦拉多利德影展驚艷四座,雙雙奪下最佳影片及雙料女主角獎。 天才梅斯可([澤夫雷瓦奇]飾)總愛利用他的發明來改善人們的生活。住在老人院的他,不僅會為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妻子蕾瓦娜([蕾瓦娜芬克斯坦]飾)量身打造「定時餵藥機」,更發明「變聲器」假扮上帝,經常致電鼓勵病友、持續接受治療。當他目睹多年好友久病呻吟的痛苦模樣,不顧妻子蕾瓦娜的反對,發明了「安樂死機器」來助好友早日脫離苦海。令人意外的是,當妻子蕾瓦娜阿茲海默症日漸嚴重,竟也心起輕生念頭時,反使澤夫雷瓦奇開始猶豫,陷入了天人交戰。
 
 
我是一個對於「老化」跟「死亡」腦子常常有很多畫面的人,不要說我沒是腦子總想些有的沒的,只是因為害怕,所以我認為自己應該提早認識它、提早了解無常。我怕老,但我的「怕老」不是那種臉鬆、長白頭髮的那種老(好啦!其實還是會有一點怕)。我真正怕的「老」是已經毫無行為能力的自己,記得曾經有一天晚上失眠,我躺在床上怎麼都睡不著,腦子突然好滿,時間快轉到我7,80歲左右,身體都是病痛、躺在床上都不能動、但也還不能死!就像男主角梅斯可一開始說的「天堂還沒有空的床位!妳再等等。」。到那時候我可不可以更有尊嚴一點?我可以選擇不要那樣活著嗎?但可能我連選擇自殺的行為能力都沒有,苟活真的有意義嗎?那時候會不會「死亡」其實沒那麼可怕,可怕的反而是拖著疲憊又老化的身軀,一天過著一天?
 
「快樂的告別」片中有幾個部分我很喜歡,特別是談親情、愛情及友情。
 
關於親情,片中蕾瓦芮因為失智漸漸失去生活能力,但梅卡斯無法與牽手一輩子的老婆分開,忽視她的病症,認為自己可以把她照顧好,反對她到療養院或者交由他人照顧。蕾瓦芮無法看著逐漸凋零的自己嘗試吞藥自殺,失敗後梅卡斯才真的了解她的立場,所以用自己發明的機器送她離開(這就是一開始我說的震撼彈)。很愛一個人的時候,常常很專制的為對方做出很多決定,但其實那些決定的背後很多是考慮到自己。因為自己無法失去對方、因為自己無法忍受寂寞寂寞、因為無法自處等等...但就算牽手一輩子的兩個人,最終都還是個體,須為自己的人生做判斷跟決定。或許愛的最高層次真的就像一本書的書名所說「愛到極致是放手」,但這真的是非常困難的課題,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怎麼愛、怎麼獲得,但同時也都在學習怎麼放手。
 
題外話,這兩個演員都太會演,好像真的夫妻一樣。兩個老人因病痛互相牽手照料,我覺得有人陪伴是幸福的,特別是在年老的時候還有這個人陪伴自己,看自己的不堪也沒有落荒而逃,你跟這個人的關係絕對是累積好幾輩子換來的。
 
關於愛情,如果你認為只有年輕人才會為愛所困,那就錯了!殺手小組中的兩位男性意外發展出一段同志戀。其中一位已是人夫,另一外還是傻傻的等著對方離婚,我想只要是人,不論幾歲都是會為情所困、為愛犯傻!他倆的感情片中沒有琢磨太多,但看到老男人對愛情還有著一定的期盼,心裡是暖的,但對於等不到那份光明正大的感情,心裡又是酸的。
 
關於友情,蕾瓦芮因為失智症,有一天早上裸體走進安養院的餐廳,整個院內議論紛紛。等她意識到後覺得自己丟臉到不行,死都不願意踏出房門。梅斯卡不斷安慰她,並跟她約定說「如果妳真的不好意思,那至少趁晚上人少陪我去花圃走走、透透氣吧!」結果一走進花圃,看見他的三位好朋友都赤裸著身體等著她,用行動安慰她餐廳的裸體事件是不要緊的,彼此相視而笑,便裸著身體飲酒聊天。這段真的很感人,雖然最後他們瘋癲如青少年般的行為還是被看護發現,被指責為有一絲羞恥心。女只腳知道朋友的一番好意,自己很自責地對看護說:「別責怪他們了!他們的心裡都還是孩子,只是外表老了而已。」
看到這裡心裡真的好有感,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孩子,只是往往為了生存、競爭,讓那個孩子躲了起來。更多時候是因為外表老了、記憶力衰退、體力也不如前,覺得自己沒資格像孩子一樣了。但其實孩子一直都在,很頑皮、很有好奇心,說起話來眼睛會閃閃發亮,那個孩子總在我們與摯友或所愛的人相處的時候出現,讓我們變得幼稚且淘氣,有時候又愛捉弄自己所愛的人。由此可見愛跟友誼是生命中多麼重要的事,它讓人生氣勃勃且充滿活力,好像重新活過來一樣。
 
最近對於長照、社會高齡化等議題不斷,保險公司也搭上這股潮流推出關於未來長期看護的保險項目。我對這件事沒有太多的意見,因為只要是人,都會老、都會漸漸喪失自理的能力,都需要被照顧,而且當然是希望有尊嚴地被照顧,妥善規劃老後的生活當然有必要。只是我一直在想「我們現在要投入那麼多的金錢,去買40年後已經沒有什麼能力的自己?」,想到現在要存好多金錢去照顧未來那個一直躺在床上的自己,只因為想要有活著的尊嚴,為了讓在病榻上的我們有好的照顧,我怎麼想都覺得好感傷。
 
看這部片的時候我想到爺爺,爺爺過世的時候,其實我心裡有一部分是開心的,終於他不用再化療,從住院到離開時間也不長,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大的一個福份,不像一些老人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年,總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。安樂死尚未在台灣合理化,談這議題又牽扯太多人權跟道德的問題,但我只是很膚淺的想著自己,想著身為一個人,我們一生中能為自己做好百萬個決定、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決定何時離開呢?為什麼在80,90歲,看盡了生離死別,不能選擇與這個世界好聚好散?
 
難道不是嗎??
 
下一部想去看「最後一堂課」。
 
相關報導:
 
arrow
arrow

    五五二十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